瀏覽本站

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

華嚴經淨行品(一)

文殊菩薩的一百四十一願

一、菩薩在家,當願眾生,知家性空,免其逼迫。

這是說菩薩在家修行的方法。菩薩應身無量,有時現國王、長者、或宰官身;有時現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身。能現種種身,觀機逗教,因人說法。現出家身時,度出家眾生;現在家身時,則接引在家眾生。
「家」本來是沒有一個實體的,光是一個假名,但一般人卻執著這個「家」,不知家的本性是空,只是一個名詞而已。若按中國字講,把「家」字分開來看,那就很難聽了。「家」上面是寶蓋頭──「 」,下面是「豕」字,豕即豬意。有家庭就是墮落的地方,裏面可能就和畜生、餓鬼、地獄合而為一。
「免其逼迫」,各位想想,家裏煩煩惱惱,爭爭吵吵。俗語說:「家家有八齣戲,有會唱的,有不會唱的。」會唱就不造罪業,不會唱的就造罪不少。會做這場戲的知道一切都是虛妄不實,沒有可執著的,不過逢場作戲;故不爭、不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語,如此可升三善道,即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。
天道、人道可說是善道,阿修羅道有時與天道、人道合稱三善道;有時則與畜生、餓鬼、地獄合為四惡趣。趣,即趣向,就是向著那條路走去;若向那條路精進,便越走越接近三惡道。為什麼把阿修羅劃為四惡趣之一呢?因其性好鬥,是鬥爭堅固。畜生、餓鬼、人道中皆有阿修羅,如害群之馬,橫衝亂撞,不守馬的規矩,即馬中之阿修羅。總之凡喜鬥爭,一天都不肯安安靜靜地過去,不是和這個爭,就跟那個吵,吵吵鬧鬧,即是「逼迫性」 有錢,有有錢的逼迫性;無錢,有無錢的逼迫性。沒錢的人則飲食、衣服、住處等都成了問題,這是逼迫性。有錢的也有爭吵,總覺得不公平,或說:「你分得多我分得少」,或「你用得多我用得少」,這也是逼迫性。所以經上說:「知家性空,免其逼迫」,人因為對一切都太認真,對錢也認真,一認真麻煩也來了。 其實只要能維持生活便夠了,但是人心總像填不滿的坑。古人說得很好:
終日忙忙只為飢 得了飽飯又思衣
衣食兩般皆具足 房中缺少美貌妻
娶下嬌妻並美妾 又無官職被人欺
五品四品嫌官小 三品二品也嫌低
一品當朝作宰相 又想南面去登基
一朝登基坐了殿 又想神仙下盤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