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等佛學 -- 天台四教儀(0)
高麗沙門諦觀錄
高麗沙門諦觀錄
天台智者大師。以五時八教。判釋東流一代聖教。罄無不盡。
言五時者:
一、華嚴時,二、鹿苑時(說四阿含),三、方等時(說維摩、思益、楞伽、楞嚴三昧、金光明、勝鬘等經),四、般若時(說摩訶般若、光讚般若、金剛般若、大品般若等諸般若經),五、法華涅槃時,是爲五時,亦名五味。
一、華嚴時,二、鹿苑時(說四阿含),三、方等時(說維摩、思益、楞伽、楞嚴三昧、金光明、勝鬘等經),四、般若時(說摩訶般若、光讚般若、金剛般若、大品般若等諸般若經),五、法華涅槃時,是爲五時,亦名五味。
言八教者:
頓、漸、祕密、不定,藏、通、別、圓,是名八教。是名八教。頓等四教,是化儀,如世藥方。藏等四教,名化法,如辨藥味。如是等義,散在廣文。今依大本,略錄綱要。初辨五時、五味,及化儀四教,然後出藏、通、別、圓。
頓、漸、祕密、不定,藏、通、別、圓,是名八教。是名八教。頓等四教,是化儀,如世藥方。藏等四教,名化法,如辨藥味。如是等義,散在廣文。今依大本,略錄綱要。初辨五時、五味,及化儀四教,然後出藏、通、別、圓。
智者大師簡介:
隋代僧。世稱智者大師,是中國天台宗的開宗祖師。俗姓陳,家居荊州華容(今湖南華容縣),父親是梁朝的官吏。十七歲時,值梁末兵亂,家庭分散,流離顛沛,遂在荊州長沙寺佛像前發願為僧。次年,依湘州(今湖南長沙巿)果願寺法緒出家。法緒授以十戒,並叫他去慧曠處學律。二十歲時受具足戒。這時他已精研律學,深好禪觀。陳文帝天嘉元年(560)聽說慧思從北方南下,居於光州(今河南光山縣)大蘇山,他就前往請益。慧思為他演說四安樂行,他日夜勤習,造詣甚深。
隋代僧。世稱智者大師,是中國天台宗的開宗祖師。俗姓陳,家居荊州華容(今湖南華容縣),父親是梁朝的官吏。十七歲時,值梁末兵亂,家庭分散,流離顛沛,遂在荊州長沙寺佛像前發願為僧。次年,依湘州(今湖南長沙巿)果願寺法緒出家。法緒授以十戒,並叫他去慧曠處學律。二十歲時受具足戒。這時他已精研律學,深好禪觀。陳文帝天嘉元年(560)聽說慧思從北方南下,居於光州(今河南光山縣)大蘇山,他就前往請益。慧思為他演說四安樂行,他日夜勤習,造詣甚深。
陳‧光大元年(567)慧思臨去南岳時,囑他往金陵(今南京)傳弘禪法,他就和法喜等二十七人一同東下,到達陳都講禪。過了兩年,受請主瓦官寺開講法華經題,樹立新的宗義,判釋經教,奠定了一宗教觀的基礎。
智顗住瓦官寺前後八年,除講上述經題而外,還講《大智度論》和《次第禪門》(即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》),寫出《六妙法門》等。陳‧太建七年(575)離開金陵,初入天台山,於北面山峰,創立伽藍,栽植松栗,引入流泉。又往寺北的華頂峰,行頭陀行,晝夜禪觀。
陳‧至德三年(585)三月,智顗再到金陵,住靈曜寺。陳少主請於太極殿講大智度論題,又講仁王般若經題,慧[HK1528-12]、慧曠、慧辯等名僧都奉命參加討論。後移居光宅寺,講《法華經》。弟子灌頂隨聽隨記,錄成《法華文句》。此後智顗所講經義,多由灌頂筆錄成書。陳亡,智上廬山留居。
隋‧開皇十一年(591),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,遣使到廬山堅請智顗往揚州傳戒,他即前去為楊廣授菩薩戒,受到「智者」的稱號。次年,他回到故鄉荊州,於當陽縣玉泉山創立玉泉寺。此後兩年在寺講《法華經玄義》和《摩訶止觀》。
開皇十五年春,智顗又從楊廣之請,再到揚州,撰《淨名經疏》,九月,辭歸天台,重整山寺,習靜林泉,這時他已五十八歲了。以後兩年,會稽嘉祥寺沙門吉藏,曾奉書天台邀請他到嘉祥寺講《法華經》,他因病未允前往。過了些時,他在病中對弟子們口授《觀心論》。十月,楊廣遣使入山迎請,他仍勉強出山,走到石城,疾亟不能前進,不久入寂,世壽六十歲,僧臘四十。
智顗生平造寺三十六所,入滅後,晉王依照他的遺願在天台山另行創建佛剎,後於大業元年(605)題名為國清寺。
http://ch1028c.blogspot.com/2013/02/blog-post_7.html
回覆刪除http://www.minlun.org.tw/2pt/2pt-1-2/t-0.htm
http://www.minlun.org.tw/2pt/2pt-1-2/t-0.htm
參考資料
https://wingishis.blogspot.com/2020/07/0.html
回覆刪除天台四教儀(0)
http://buddhism.lib.ntu.edu.tw/BDLM/sutra/chi_pdf/sutra19/T46n1931.pdf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