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中論講記
月稱論師造論 法尊法師譯講
釋十地諸頌
第一菩提心歡喜地 -1
佛子此心於眾生,為度彼故隨悲轉;由普賢願善回向,安住極喜此名初。
從此由得彼心故,唯以菩薩名稱說。
第一菩提心歡喜地 -2
從此由得彼心故,唯以菩薩名稱說。
此下讚初地功德。此二句讚菩薩名位決定。彼心謂勝義菩提心。地前雖有世俗菩提心,仍是凡夫,非真摩訶薩。至此凡夫地障悉斷,勝義福田自此為始,成為大乘真正僧寶,不可復以他名稱之,唯可稱為菩薩。菩提薩埵,略翻菩薩。菩提言覺悟,薩埵言發心。覺悟真實,發心度生,故曰菩薩。發大乘心,欲得菩提,亦曰菩薩。又薩埵言有情,從初發心為利有情,欲得菩提,稱為菩薩。教化有情,使其覺悟,亦稱菩薩。此之菩薩,約勝義菩提心言。如「大般若.善勇猛菩薩問會」說,以慧通達諸法真理為菩薩也。
第一菩提心歡喜地 -3
生於如來家族中,斷除一切三種結,
此菩薩持勝歡喜,亦能震動百世界。
初句讚生如來家功德,成真佛子,決不退轉,究竟成佛故。又所證與佛所證境近似故,名生如來家。次句讚斷德。結謂煩惱,如繩纏結,繫縛有情,不得解脫,障出世間。初地斷者,有三種:謂薩迦耶見、疑、戒禁取。
薩迦耶見,即五惡見之首,或譯有見,或譯身見,或譯壞聚見;眾生於五蘊中執我,亦譯我見。而此五蘊色身乃眾多不淨聚積,心亦剎那遷變不停,念念集起,本非是一。眾生自少至老,剎那變異,一期命盡,終歸壞滅,亦非是常。眾生於中,見為一我,日日無異,而起我執。佛為說「壞」,破其執常;說「聚」,破其執一,故翻壞聚,其義為正。若譯身見,心義有闕;若譯有見,我義不顯;欲存多義,是故不翻。眾生由我執染污,於順生死流轉之法,如蠅逐臭,耽味無已。聞無我理,順解脫清淨之道,反覺不合口味,格格不入。故欲求出離,首當斷除薩迦耶見。
疑,謂懷疑佛說法是否合於真理,佛說三界皆苦,是否失於悲觀消極?佛說種種解脫之道,是否有解脫可得?縱有解脫,佛於二千餘年前可得,我今是否亦可得?種種疑問。所謂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今既懷疑不信,不能由信起行,則一切功德,根本無由發生。然世間農耕未必有收,商賈未必獲利,而世之營農商者如故,並不懷疑廢捨。蓋由農作獲實,商賈致利,其理易曉;修行成佛因果之理,微細難思故。又現見農商有獲利者,而末法之世,無佛及大阿羅漢修行證果之事可現見故。因此根本懷疑佛法,不能趣行出離之道。又有雖略能信三寶,而無正知見。於一法門,無深忍真信,由取巧心,見異思遷。今從一師,學綠度母,明遇一師,復改學大白傘蓋,終無一成。此之二種,或不趣出離,或趣向不定,皆為解脫之障。
戒禁取者,謂不合佛法非佛所制之戒,執為最勝,能得出離。禁者,謂身語業決定之規則。如執殺牲祀天,則得生天。或如婆羅門謂富者當施,貧者盜亦不犯,是皆不合佛戒者也。又如持牛戒、持狗戒外道,見牛犬生天,不明其多生福業因果,遂以為食草、不淨,能得生天,令弟子亦食草、食不淨以為戒,受無義苦。又有以人身體之頭髮為贅物,遂以拔髮為清淨。或見仙鶴常踡一足,後生天上,遂以常翹一足教諸弟子,此皆邪禁之類。諸如是等,非道謂道,陷於歧途,亦為解脫之障。
薩迦耶見,能障解脫之欲樂;疑障解脫行之發起;戒禁取則令趣解脫者,不能得正解脫道。是皆出世間之障礙。一切者,攝諸微細煩惱。震百世界者,為初地菩薩神通,亦為初地十二類功德之一,如第六卷廣說。
*-* 待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