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本站

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

八識規矩頌04


八識規矩頌04

四、唯識中道

西元七世紀間,印度的戒賢論師,依 <解深密經、無自相品> ,將如來一代時教,判為「三時教相」。這三時教相是:

一、第一時有教: 如來為使一切起惑造業的眾生,入於佛道,而說業感因緣諸法,即四聖諦十二因緣法門,令諸凡夫外道趣入小乘教法。

二、第二時空教: 如來為使一切雖斷我執未斷法執的小乘者,宣說諸法皆空之理,為令諸小乘趣入大乘的教法。

三、第三時中道教: 如來更為欲斷除小乘人偏有,及大乘人偏空的執著,而說非有非空的中道教。此中道教圓融俱足,是如來究竟了義的大乘教。

以上三時教內,前二時為如來的方便教法,是不了義教; 第三時為如來的真實教法,是了義教。而法相唯識宗的教義,便是宣說三自性、三無性的唯識中道,故法相唯識宗又稱為中道宗。

中道是什麼? 經云:「中以不二為義,道以能通為名。」中道是離開二邊對立——離開常、斷二見、有、無兩邊,而臻於不偏不倚的中正之境。

唯識中道,是建立在三自性和三無性的理論基礎上。唯識家以為,世間萬法——一切存在的事物,都有三自性,也都有三無性。三自性是遍計所執性,依他起性,圓成實性;而三無性是相無性,生無性,勝義無性。

原來唯識學立論,以為宇宙萬法,皆是能變的心識、所變起之境,這即是「萬法唯識」。而心識所變的外境,依其原始的性質,可分做三類:

一、妄有性: 這類事物本來沒有本體,是我人假立名相而有的,而我人卻普遍的執著計較,計較的物件,不外是名稱言說或義理,名稱言說不是實有,只有「妄有]

二、假有性: 這類事物,是因緣和合——眾多因素條件所生起的,如以磚瓦木石築成房屋,以泥土工具做成瓶缽,它沒有本身的實體、自性,不過是「組合」的存在 (仗因托緣的生起存在) ,這也不是實有 ,只是「假有」罷了。

三、實有性: 這是諸法的實體、自性,它不是虛妄的、暫時的存在,而是絕待的、超越的存在,事實上這是諸法絕待的理體,也即是「實性」——真實的存在。

以上三類,在佛學術語上稱為「三自性」——即是遍計所執性,依他起性,圓成實性。如 <解深密經> 上說 :「云何諸法遍計所執相,謂一切法,假名安立,自性差別,乃至為令隨起言說; 云何諸法依他起相,謂一切法緣生自相、、、、、、云何諸法圓成實相,謂一切法平等真如。」經文中的「相」字,在此處就是性的意思。所以,換一個方式說,三自性就是:

一、遍計所執性: 這是我人對一切事物,普遍的執著計較。執著於五蘊和合的假我為實我,執著於條件組合的假有為實法。或執於相,或執於名,或執於義理,時時計較,處處計較,這一切執著計較,就是我人煩惱生起的原因。

二、依他起性: 依他起的「他」,指的眾緣——眾多的因素條件。世間萬有,沒有孤立生起或存在的,全是因素條件的組合。既是組合,就會隨著組合條件的改變而變化。所以它沒有「自性」 ——即是沒有固定不變之性。

三、圓成實性: 圓者圓滿,成是成就,實是真實,合而言之,就是圓滿成就的真實體性。這真實體性不是事相,而是「理性」——超越相對的絕待真理。也就是二空——在我空和法空之後,所體證的理體。這理體也就是真如。

三自性,是以依他起性為中心。仗因托緣生起的事物,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永恒的實體。我人若在這因緣和合的事物上執著計較,這就是遍計所執性——普遍的計較執著,執我執法、執常執斷。如果徹悟諸法緣生,常一切時,在依他起諸法上、無遍計所執的實我實法,這就是圓成實性。 <唯識三十頌> 上說 :「依他起自性,分別緣所生,圓成實於彼,常遠離前性。前性,指的是於依他起法上,遠離普遍執著計較的遍計所執性。

因此,圓成實性,是「二空」——我空、法空之後,所顯的圓滿成就的諸法實性,也就是依他起諸法的「法性」。

一切諸法,各具三自性,同時也各具三無性,那就是相無性,生無性,勝義無性。無性,就是無自性。試想,宇宙萬有,無非全是一時組合的假相,依此假相,而立假名。我人在這一切假名、幻相上執著計較,假名幻相何嘗有其自性? 其次說生無性,依他起之法,是仗因托而生起的,它是隨著因緣的聚散而生滅,它何嘗有固定不變的自性? 最後是勝義無性,所謂勝義,就是真如。 <唯識三十頌> 曰:「此諸法勝義,亦即是真如,常如其性故,即唯識實性。」唯識實性就是圓成實性。圓成實性是超言絕慮的絕待之法,顯二空之妙理,所以說勝義無性——勝義如果有自性,就不是絕待的勝義了。

1 則留言:

  1. https://wingishis.blogspot.com/2018/10/04.html
    八識規矩頌04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