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八:發心與出離
【發心】
發菩提心。發願求無上菩提之心。涅槃經三十八曰:「發心畢竟二不別,如是二心前心難。」華嚴經曰:「初發心時,便成正覺。」無量壽經下曰:「捨家棄欲而作沙門,發菩提心。」維摩經慧遠疏曰:「期求正真道,名為發心。」
修行之要,最重發心,發心方有趣向,趣向方達道果。發何等心,修何等行,至何道果。小乘之人發心者,發趣向道果之二乘心。
謂世間之人,雖不見法滅之相,但見惡世眾生,為煩惱所障,不能出離生死;遂作是念:於此惡世,尚不能發二乘之願,況能志求無上菩提。我當發心,亦令他發,以此發心為增上緣,故樂佛大智,發菩提心。
十信菩薩,於無量生死中,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,而發大心,名為發心菩提。(十信者,信心、念心、精進心、慧心、定心、不退心、護法心、迴向心、戒心、願心。)
謂出家之人,發勇猛心,脫離凡俗,習佛菩提,而能懷佩道妙,為世福田,是為初淨德。
謂如來最初發菩提心,修習勝行,成就功德,皆為普被法界群生,咸令利益安樂,是為發心普被恩。聞如來說本因中大願大行,誓度眾生,是以遂發信心,學佛行願,成發心益。
謂由前十信,相躡進修,作真方便,顯發十住之心,此心真精,發本明耀,令彼十信之用,於明耀中,遍互涉入,圓成一心之德。以真方便,發此十心,心精發輝,十用涉入,圓成一心,名發心住。(十用,即十信之用。)
【出離】
出離生死證入於涅槃。華嚴經五曰:「調伏眾生,令究竟出離。」心地觀經四曰:「深著世樂,不樂出離。」仁王經中曰:「天人俱修出離行,能習一切菩薩道。」佛地論五曰:「言出離者,即是涅槃。」
超出脫離之意。即離迷界、出生死輪迴之苦,而成辦佛道,以達於解脫之境,亦即出離三界之牢獄,了脫惑業之繫縛,故一般有「出離三界」、「出離生死」、「出離得道」之慣用語。又華嚴五教章卷三載,聲聞修道之人有漸出離與頓出離之別。華嚴經卷五(大一○‧二一下):「調伏眾生,令究竟出離。」仁王經卷上(大八‧八三七中):「天人俱修出離行,能習一切菩薩道。」長阿含卷一大本經(大一‧九上):「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。」又據瑜伽師地論卷七十載,出離有二種,即:(一)出離三惡趣而趣向人天之善趣,(二)出離生死輪迴而趣向三菩提。此外,巴利佛教有所謂十波羅蜜之說,其中之第六即出離波羅蜜(巴 nekkhamma-pramit)。〔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三、顯揚聖教論卷五、俱舍論卷十〕[1]p156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