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本站

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

佛教基本名相105年2月10日新增: 十三、【聲聞】

105210日:
十三、【聲聞】
梵語,舍羅婆迦,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,聞佛之聲教,悟四諦之理,斷見思之惑,而入於涅槃者。是為佛道中之最下根。勝鬘寶窟上末曰:「聲聞者,下根從教立名,聲者教也。」
【聲聞三釋】
大乘義章十七本云:聲聞之名義,汎解有三:
(一)   就得道之因緣而釋,聞如來所說之言教而悟解,故曰聲聞。地持論曰:「從他聞聲而通達,故名聲聞。」
()就所觀之法門而釋,如地持論所說:我,眾生,人等,唯有名而無實,故目之為聲。觀此聲(即我眾生等)而聞解無我無眾生之義,謂之聞。
()就化地之佛說而釋,佛所說一乘之法旨為聲,眾生聞而悟解,名為聞。法華經所謂:「以佛道聲令一切聞。」
【聲聞四果】
前總說修行五位,茲單述四果,金剛經疏云聲聞四果。
  一、須陀洹果 梵語須陀洹,華言入流,又名預流,即初果。謂此人斷三界見惑盡,預入聖道法流,故名入流。
  二、斯陀含果 梵語斯陀含,華言一來,即第二果。謂此人於欲界九品思惑中,斷前六品盡,後三品猶在,須更來欲界一番受生,故名一來。
  三、阿那含果 梵語阿那含,華言不來,即第三果。謂此人斷欲界後三品思惑盡,更不來欲界受生,故名不來。
  四、阿羅漢果 梵語阿羅漢,華言無學,即第四果。謂此人斷色界無色界思惑盡、四智已圓,已出三界,已證涅槃,無法可學,故名無學。
【聲聞菩提】
謂聲聞之人發菩提心。經云:若人在於聲聞行中,雖已自發菩提之心,而不勸化眾生發菩提心,亦不習學大乘經義。以是行故,獨得解脫,是名聲聞菩提。
【聲聞慧】
聞佛說法,知生死苦,欲斷其因。慕寂滅樂,勤修其道,是名發聲聞心。生死苦者,略說三界二十五有,無非是苦,更無真實樂處也。生死因者,由見思惑所發善惡不動諸有漏業,皆是三界受生因也。寂滅樂者,三界惑業因盡,則三界果報亦亡,色心俱滅,大患永盡,其定湛寂,不受轉迴苦也。出苦道者戒能永斷惡業,定能出離散善。慧能確除虛妄我我所執,永斷見思煩惱也。由知苦故,方肯斷集。由慕滅故,方肯修道。但求自度,不顧他人,故名為小乘。
【四諦】
聲聞乘法,不出四諦。四諦又名四聖諦、四真諦,為聖者所見之真理也。一苦諦、二集諦、三滅諦、四道諦。諦者真實不虛之義,謂真實之道理不虛妄。如俗事虛妄之道理名俗諦,涅槃寂滅之道理名真諦。見此諦理者曰聖者,不然曰凡夫。
(一) 苦諦者,三界六趣之苦報也,是迷之果。
(二) 集諦者,貪瞋等之煩惱,及善惡之諸業,此二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報,故名集諦,是迷之因。
(三) 滅諦者涅槃也。涅槃滅惑業,離生死之苦,真空寂滅,名曰滅,是悟之果。
(四) 道諦者,八正道。能通涅槃,故為道,是悟之因也。初二為流轉之因果,又名世間因果。後二為還滅之因果,又名出世間因果。
參考來源:
1. 明,楊卓《佛學次第統編》

2. 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